儿童电话手表成诈骗新目标 莲湖公安提醒:暑期这几类诈骗高发→
来源:三秦都市报 时间:2025/07/23 18:55

  “阿姨手机没电了,能借你的电话手表打个电话吗?”7月21日上午,西安兴庆宫公园内,记者蹲在一个7岁男孩面前发出请求。小男孩迟疑两秒,竟然真的将手表摘下递过来。几米外的家长顿时怔住:“我以为他会拒绝的。”

  暑期来临,不少家长为便于监管孩子行动,纷纷选择为孩子佩戴具备通话、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。但与此同时,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个“入口”。

  现场实测:孩子防范意识较弱

  7月21日上午,雨后初晴的西安迎来一丝清凉,兴庆宫公园、环城公园等地人头攒动,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户外游玩。记者观察发现,很多孩子佩戴有电话手表,家长们则在不远处聊天、休息,孩子在视野范围内自由活动。

  “我教过他,不能把手表给陌生人。”一位家长语气坚定。然而,当记者以“手机没电”的理由靠近一个孩子请求帮助时,小朋友只是略作犹豫便将手表摘下后继续玩耍,全程未再关注“借手表”的人是否归还。

  随后在记者测试的7个孩子中,5人毫不设防地将电话手表借出,且无人主动向家长报告或核实。

  “孩子的风险识别能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薄弱。”一位家长表示,“尤其是对语气温和、穿着整洁的大人,他们根本不会觉得有危险。”

  警方表示,不法分子通过“借电话”“导航一下”等借口骗得电话手表,随即拆下其中的SIM卡,将其用于注册虚假账号、群发诈骗短信、开通电信业务等非法行为。因为这些卡片实名制绑定了孩子父母的信息,往往成为犯罪链条中的“洗白跳板”。

  “给孩子佩戴电话手表的初衷是为了守护孩子安全,但如果家长疏于监管,它也可能变成被骗子盯上的工具。”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民警提醒。

  防范提醒:暑期这几类骗局高发

  除了“借手表”骗局,莲湖区反诈中心还梳理了目前暑期高发的几类诈骗方式,向广大市民发出提醒:

  兼职刷单骗局:以“日结200元”“轻松赚钱”等话术诱导学生入群,初期返利迷惑性强,后续引导高额转账即拉黑。

  防范提醒:凡要求先垫付资金的兼职均为骗局,不要提供银行卡、微信、支付宝等账户信息。

  游戏相关诈骗:以“免费领皮肤”“低价代充”“代解防沉迷”为诱饵,诱导学生扫码或支付服务费,窃取游戏账号或钱财。

  防范提醒:只在正规游戏平台交易,不点击陌生链接、不透露验证码、不进行屏幕共享。

  冒充老师混入家长群:骗子冒充老师在家长群发布“补缴费用”或“临时借款”消息,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迅速得手。

  防范提醒:涉及钱款的消息要通过电话与班主任确认,切忌“群里一说就转账”。

  假冒快递客服理赔:冒充客服称“快递异常”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或下载远程APP,骗取验证码或远程操控手机。

  防范提醒:理赔操作务必通过官方平台,拒绝扫码、下载第三方APP、屏幕共享。

  虚假贷款与提额:以“低息秒贷”“提升额度”为诱饵,骗取个人信息或引导至非法APP,陷入高利贷陷阱。

  防范提醒:贷款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,切勿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推送的链接。

  民警建议:开展家庭反诈教育

  “我总是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东西,但他根本不觉得‘好好说话的人’是陌生人。”一位参与测试的家长无奈地说。

  在“莲心守望共创公安”微信群中,莲湖区反诈中心民警张珂7月21日上午转发了公安部刑侦局发布的短视频《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,有人正利用孩子犯罪》,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出租、出售、出借孩子及自己的任何账号。张珂表示,这样的反诈视频会持续发布,微信群里包含全区各社区负责人,再由他们传至各小区,形成社区层级的预警网络。

  线上发布的同时,线下也持续进行反诈宣传,反诈海报在小区、商圈等区域张贴,进一步强化市民防范意识。

  此外,莲湖区反诈中心建议家长从三方面开展家庭反诈教育。情境模拟: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“借手表”“冒充老师”等场景,让孩子学会分辨并果断拒绝;安全词设定:与孩子设置家庭暗号,用于陌生人来电或突发事件中的身份确认;信息隔离:严禁将支付密码、验证码、银行卡号等关键信息告知孩子,避免被利用。同时,提醒家长自身也要提高警惕,不让孩子独自使用社交平台或浏览陌生网页,做到“科技监管不松手,安全意识不掉线”。

编辑:莲湖融媒

@2000-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