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“黄金期”。近日,莲湖区北关街道北稍门东社区迎来一批大学生志愿者,他们依照社区“一老一少”需求,双线并行开展特色服务:为青少年打造融合前沿科技与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课堂,为老年人开设语言学习与健康管理的互动课程,用青春力量赋能社区治理。
科技承薪火文化润童心
7月22日,北稍门东社区携手西安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协会,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堂活动。
活动聚焦3D打印技术讲解与红色文化回忆两大核心。志愿者通过专业讲座,深入浅出地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技术的应用场景,并结合实物操作演示,让抽象科技变得触手可及。
孩子们围坐在多组实践操作台前,认真聆听、积极提问,从踊跃举手发言到专注观察设备操作,全程充满探索热情。最吸引眼球的当属3D打印机的实际操作演示,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操作设备,从材料放置到打印启动的每一步都引人注目,背景投影同步详解过程,加深了理解。
活动中,志愿者还巧妙融入红色文化元素,通过故事分享和场景重现,将科技的“新”与文化的“根”有机融合,传递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涵,也用这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实践课让孩子们拓宽知识视野,增强爱国情怀。
“银龄”学外语健康伴“夕阳”
7月23日,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再次走进北稍门东社区,针对社区老年群体开展老年人口语班培训和健康管理科普活动,从认知锻炼、社交互动等多角度助力老人预防老年病。
持续的语言学习能积极刺激大脑认知功能,延缓记忆力衰退。为此,志愿者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开设口语班,课程涵盖英语、法语等生活常用语和外语学习实用技能拓展。教学中,志愿者采用互动式教学,通过引导提问、模拟对话等方式,让老人们提升学习注意力,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双语健康科普”环节,志愿者开展饮食与老年病预防讲座,结合法语、英语词汇,讲解不宜食用的常见食物、科学均衡饮食规划等实用内容,让老人们学习了健康知识,也掌握了一些日常用品和食物的外语词汇。“说说笑笑中,掌握一两句外语,增长知识愉悦心情,太好玩了。”居民刘耿新说。
“通过‘科技+文化’与‘语言+健康’的‘双线服务’模式,搭建起服务‘一老一少’的社区学习交流平台。”北稍门东社区负责人表示,“双线服务”模式既丰富了居民生活,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实践契机。社区将继续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协会合作,开展更多贴近居民实际需求的特色活动,丰富辖区“一老一少”暑假生活。
编辑:莲湖融媒
@2000-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